我國動力電池回收業目前正處在初創期,在回收模式、體系建設、市場監管、商業化模式等諸多方面,還在不斷探索成長。為更好地推進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,不妨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尋求破解之道:
一、電池設計上關注回收需求。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方面,除了優化后期解決方案,我們更應在電池設計之初就將循環利用的需求考慮進來。如簡潔的電池結構設計,更方便提升回收利用的工作效率,提高動力電池回收過程中的自動化程度;嚴格的三碼(即電池編碼、汽車VIN碼和回收編碼)合一制度,配合溯源平臺的導入,保證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來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節點可控、責任可究。
二、合理定價退役電池。當前我國關于退役電池的定價機制并不完善,關于退役電池的電池容量和品質的檢測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,因而很難形成規范化的定價原則。而退役電池在回收利用的過程中,也存在回收成本過高,利潤空間不足等問題,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退役電池定價機制迫切而必要。
三、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。在對退役電池進行檢測、重組、拆解、回收再生等一系列過程中,相較于德國等發達國家,我國當前的技術成熟度和機械自動化程度均有待提高。在保證安全和環保的前提下,我國動力電池回收技術領域,還應不斷加大研發力度,提高動力電池回收效率,提升產線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,間接提高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經濟性。
四、建立切合應用場景的評估標準。退役電池在進行梯次利用之前,首先要經過專業機構的檢測評估,確定電池的容量和各項性能是否能夠達到梯次利用的要求。而考慮到應用場景不同,對梯次利用電池的要求也不盡相同,隨著未來我國梯次利用場景的不斷豐富,建立切合應用場景的評估標準就非常必要了。
五、做好頂層建設工作。為進一步加快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,并盡快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,我國有必要從戰略高度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,來保障未來對大批量動力電池安全有效的回收利用。為此,國家需提供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指導意見,明確行業的發展方向,依托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,加強對地方政府、企業及相關機構的監督與指導。同時,還應開展多樣化的鼓勵措施,積極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。
六、健全回收利用管理規范?;厥绽皿w系涉及的環節眾多,健全管理規范、完善相關標準、提高準入門檻,有助于推動我國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向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。同時,對動力電池回收過程中在分類、包裝、運輸、存儲、梯次利用及報廢電池拆解等相關環節的標準制定,也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。